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形态特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采自浙江丽水的树蛙属物种订为一新种——丽水树蛙Rhacophorus lishuiensis Liu,Wang and Jiang,sp.nov.。新种丽水树蛙主要鉴别特征为:1)体型较小,雄性体长34.2~35.8 mm,雌性体长45.9 mm;2)鼓膜直径大于眼径之半;3)后肢较短,胫跗关节前伸贴体达眼后角;4)背面光滑,无明显疣粒;5)生活时背面绿色,无斑或散有稀疏的浅蓝绿色细点;6)咽喉部白色,虹彩黄色;7)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第一指基部具浅黄色婚垫。依据线粒体基因12S rRNA、tRNAval和16S rRNA共2 038 bp序列以贝叶斯法构建树蛙属41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新种丽水树蛙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并与绿背树蛙(R.dorsoviridis)支系以高支持率形成姐妹群(后验概率1.00),支长较长。  相似文献   
2.
大树蛙与斑腿树蛙的繁殖与驯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2000年,在广州动物园生态蛙蟾馆观察与研究了笼养条件下大树蛙和斑腿树蛙的繁殖行为和驯养过程,比较了两种树蛙繁殖生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法、BSG技术和一种快速、简便的Ag-NORs显带技术,首次研究了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经甫树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No.11染色体长臂末端,为C带负染;银染表明,此次缢痕处即是经甫树蛙的“标准NORs”经甫树娃的C带结构异染色质主要是着丝点型和插入型的。文章初步讨论了树蛙属的细胞分类、经甫树蛙次缢痕、Ag-NORs和C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陈红  曾强  吕红军 《动物学杂志》2010,45(3):159-162
2009年8月,在实验室整理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标本时,发现有两个标本形态特征不同。经鉴定,该标本为白线树蛙(R.leucofasciatu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张家界发现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17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位于湖南张家界市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时,在天子山景区茶园采集到1号两栖类雄性成体标本(图1)。经分类鉴定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的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属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沈猷慧等2014)。该标本经10%的甲醛溶液固定后,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湖南宜章发现两栖动物侏树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月和2017年5月,在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思坑(24°56′57.51″N,112°59′18.21″E,海拔1 342 m)采集到小型蛙类6只,均为雄性成体,经鉴定为无尾目(Anura)树蛙科(Rhacophoridae)树蛙属(Rhacophorus)的侏树蛙(R.minimus),属于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测量了6只个体的14项外形特征量度数据,并描述了其形态特征。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与同属另外8种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支持形态鉴定结果。目前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育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蚪对敌敌畏遗传毒性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宝荣  薛清清  连迎  姚丹 《动物学报》2006,52(5):892-898
敌敌畏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有机磷杀虫剂,它通过干扰对神经传导起重要作用的胆碱酯酶的活性,起到接触和摄入毒杀昆虫的作用,也对当地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比较了暴露于不同浓度(2.08,4.16,6.24,8.32,10.40mg/L)的敌敌畏溶液中三个发育阶段的遗传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敌敌畏溶液暴露24h,对早期和中期阶段的蝌蚪造成极显著的DNA损伤(P<0.01),甚至在敌敌畏浓度低达2.08mg/L的溶液中也产生显著的损伤(P<0.05);统计分析表明,DNA长宽比率与敌敌畏剂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早期阶段和中期阶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P<0.01)和0.954(P<0.01)。对于后期阶段的蝌蚪,所有浓度的敌敌畏溶液都未导致明显的DNA损伤,作者认为进入变态阶段的蝌蚪对敌敌畏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果同时也表明,早期和中期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蝌是一种监测环境遗传毒性的合适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谢文华  陶双伦  杨冬梅  梁静  李俊年 《生态学报》2014,34(22):6583-6588
种群密度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和调节种群的死亡率、发育速率、繁殖率以及扩散、迁移等反应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外界环境因子导致大树蛙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的作用机制。设置了15、20、25只/L和30只/L 4个密度组,测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体长、发育时间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15—30只/L范围内,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大树蛙蝌蚪尾长和体长的生长速率,减小其变态期的尾长和体长大小,其中与15只/L相比,20、25只/L和30只/L 3组蝌蚪的尾长分别降低了11.6%、11.8%和13.9%,体长分别降低了11.1%、9.5%和12.9%;随着密度的升高,大树蛙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和前肢伸出期的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大树蛙蝌蚪生长后期的存活率随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但密度对蝌蚪生长早期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密度升高可显著减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和体长、延长发育时间和降低其生长后期的存活率,可能影响大树蛙蝌蚪变态后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 sp.nov.。新种宿主为锯腿树蛙Rhacophorus carvirostris Guenther,1868,采自云南屏边县。新种中央大钩基部截形,国外近似种大钩基部分叉状。新种虫体全长平均5·07mm,体型小于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和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新种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腹中线,且于中后部交叉联合成网状;屏边多盘吸虫P.pingbianensis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中线,仅1个肠联合;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均过中线,肠联合与分支肠管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